没人再讨论电影院复工了

冠通财税 发布于2020-06-16 15:50 阅读数 13316

编者按:本文来源找邦企头条专栏一起拍电影,作者吕世明。

如果没有这几天北京突发的疫情,似乎电影院复工已经为时不远了。但目前看,首都影响力的巨大,即便之前很乐观的朋友也不敢再断言电影院将会在何时复工。

这样来看之前很多专家的判断没有错,新冠疫情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常态化存在,我们与疫情的斗争远没有结束,疫情对中国,乃至于全世界的影响都要比想象中更长久。

但即便是专家学者也会有对疫情判断不那么准确的时候,其实关于疫情的影响从最初到目前也是不断有新的发现,那么更理性和客观的对待疫情才是当务之急。

全世界范围的电影院都在一步步的复工复映,虽然大家都在煎熬,但整体的态势和苗头都不错,更不用说国内外一些聚集性的娱乐活动已经铺开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现在可能是行业内外真正客观、公正的看待这次疫情对于中国电影有何影响的时候了。

正确看待当前疫情,理性分析当前影响

其实无论从开始武汉海鲜市场的“爆发”,再到这次北京新发地的感染,可能到现在大家还是没有真正认清病毒的原理和初始的传播途径,只不过我们经过四五个月的时间,认识和了解到通过什么方式能够切实有效的“抵御”病毒。

这才是最关键,也是我国现阶段取得最重要的抗疫成果,所以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的反弹病例,就否定之前的抗疫,毕竟想从根本上完全消灭病毒和实现零感染零病例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见并不是我们把电影院关掉,病毒就不传播了。病例的传播和电影院开不开并没有本质上的关联性,甚至到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传播还是以人员流动、密切接触和家庭(共同生活)成员为主,这也是本次新冠疫情可溯源的条件之一。

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电影院都开始逐步的复工复映,总体取得的成绩有好也有坏,也为未来进一步更大范围恢复正常开了一个好头,毕竟先恢复对于行业一步步摸索经验还是挺重要的。

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一定要跟随着其他国家和地区步伐恢复电影院,毕竟从国情以及国家体制上来看,中国和大部分国家还是有区别的。中国更强调集体和团结,对于电影院未来的复工也是如此,有一个能够让所有人觉得“安全”和“稳妥”的强烈条件和信号还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已经不像几个月前对病毒完全无知,只要防控和检测得当,北京疫情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像其他地区一样被“消灭”,过度的担心继而导致再次绝望是没有必要的,疫情的反弹其实从本质上是不会对电影院复工不复工起到扼杀和延缓的作用。

平均上座率12%、人均观影1.2次,

疫情将改变中国电影很多

“密闭空间”和“人员密集”是之前电影院关门的主要罪宗,略不利的是疫情爆发的时间节点恰好是春节前,在大众印象之中,春节时期电影院总是人满为患,很多人可能都会把一年为数不多的观影都奉献于此。

但实际上,根据权威机构的数据统计,中国电影近几年的上座率一直在下滑,抛开多年前非院线模式下的时期,2015年平均上座率也仅有18.4%,去年则滑落到11%。

如果按照目前所谓上座率不能超过30%的来计算,那么中国电影票房估计要2000亿了,这对于从业者几乎是痴人说梦、难以达成的,可见大部分非专业人士对于电影产业的认知是极度缺乏的。

再看人均观影人次,即便是火热的2015年,内地人均观影人次也没能够达到1次,可能人潮汹涌的电影院局面,更多也是来源于“新闻联播”吧,毕竟大部分时间内电影院还是门可罗雀的。

因此上把国内电影院定义为“人员密集”明显是违背客观事实和公开数据,只不过在春节档之前发生的疫情,对于大众、媒体和一些管理部门而言,大家对电影院印象一直停留于往年春节时期的电影院,但实际春节之后,电影院普遍是很难达到“人员密集”的程度。

更何况对于影城所处的商场,同样使用一套空调和新风系统,都是同样的“空间密闭”,单独把电影院拎出来说“空间密闭”、“人员密集”,很难让从业者和民众信服。

其实在疫情逐步减退规模后,内地大部分复工的第三产业和服务行业,大家的服务质量和水准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毕竟大家都知道和清楚,在疫情后能够出来消费的民众要有一定的勇气,毕竟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用“报复性”消费就可以解释。

对于电影院也是如此,煎熬了这样久,一旦获得复工机会,电影院将是所有产业中准备最充足、条件最完善、安全最保障、客源最可溯的行业(没有之一)。

同时其服务质量也会对比疫情前有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毕竟电影院在这四五月之内,几乎一直都是众矢之的,大家对于电影院的指责几乎到达了顶点,但不要忘记,电影院毕竟不是这次疫情的传染源和爆发地。

而且相比其他行业,电影院风险明显更低,观众和顾客的透明度也更高,这也是疫情前前后后我们所能更清晰的认知,也是通过疫情我们理解和了解到的。

更值得玩味的是,之前很多观众一直都很抵触在购票平台实名制注册和购票,但通过这次疫情来看,实名制购票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同样更精准和真实有效的数据分析对于后疫情时代电影市场的发展和恢复也是同样重要的。

疫情一天不彻底消灭,电影院就不复工吗?

“可能,电影院能不能复工已经和疫情没有关系了。”

其实3月底叫停一部分电影院复工之后,关于电影院能不能复工就一直在讨论和争议,之前几次电影局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一些政策建议和举措一样,直到现在似乎也没有关于让电影院持续停业的盖戳文件。

基于此,电影院复工已经逐步变成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毕竟在全行业都在复工的当下,单独让电影院不复工,且没有明文的说明,这对于其他行业是非常罕见的。

社会上存在着因行业停工而失业的几百万人,可能是疫情带来的影响,但其他行业对于此的影响在逐步削减,该情况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会出现,但他国逐步解决。

能够让有能力的公民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实现再就业和重新上岗,对于电影行业也是同样重要的,电影行业的从业者其实一直都没有苛求什么,特别是一干底层的从业者,大家只是更多希望民众和一些管理者能够更加客观和公正的看待一些问题和疫情对于电影行业的影响。

还是会有人说“电影不重要”“可有可无”之类的,但目前这个已经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妥善解决民众的需要问题,毕竟电影行业大部分的从业者和其他行业一样,也呈现金字塔的就业结构,大部分也都是普通社会一员,让他们安稳就业同样也是社会平稳运行的一个环节。

不仅仅是电影行业(和电影院),这些年中国社会还是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只不过这次让电影行业过多的去承担,过多的将电影行业以及从业者“妖魔化”了,似乎一直以来我们很少去将基层的电影从业者当成普通的社会一员去看待,也很少去把电影行业当成社会的一个普通行业而看待。

疫情对于中国包括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肯定会一直存在,难道疫情一天不彻底消灭,电影行业就一天不恢复(在其他行业基本都恢复的情况下),让电影院关门是不会解决当下疫情所滋生的任何问题,反过来把电影院彻底关闭反而会滋生更多的问题,并且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院逐步复工的基础上。

十多年前非典疫情其实只是让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的电影市场有严重的影响,欧美地区则影响甚微,在此次之后中国电影市场选择了改革,并逐步取代日本和欧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电影市场。

这次疫情后,中国电影也同样在面临全新的机会和挑战。但在目前能够让更多人认清和了解到行业的本质和述求才是紧要的,至少从基层员工而言,大家需要复工的愿望和初衷是和其他行业的员工是同样迫切的,这并不因为从业者是电影行业就有所改变。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找邦企头条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找邦企头条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本文内容转摘自互联网,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违规或侵权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站主编18965174262(同微信),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