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这事儿,音乐人可太熟悉了

博航财税 发布于2020-06-05 17:10 阅读数 154531

编者按:本文来自“音乐先声”(ID:nakedmusic),作者 王榨沙、范志辉。找邦企头条经授权转载。

这两天,"地摊经济"一词进入大众视线。与之前严格管控的态度不同,很多城市近日相继出台政策,鼓励人们出门"练摊",增加居民收入。据统计,目前至少已经有上海、济南、南宁、郑州、南京、成都等27地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

但其实回顾音乐行业的历史,可以发现,摆摊这事儿音乐人可真是太熟悉了,最早的盈利模式就来自街头小摊。比如,宋元时期,找不到专业演出场所的"体制外艺人"被称为"路岐人",他们走街串巷,挥动刀枪剑戟等道具,奏响锣鼓板笛等乐器,招徕过路的看客。而从古至今,热闹街巷或者乡间田埂也有很多当街表演大鼓、双簧等的街头艺人。2014年11月,为了更好地扶持和管理街头艺人,上海演出行业协会还推出了"上海街头艺人节目审核许可证"。

但随着音乐创作制作门槛的大大降低,除了仍然坚持在街头"摆摊"的音乐人,流媒体下的音乐人更像是在线上摆摊,从音乐平台、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社交媒体等各种互联网平台上兜售自己的音乐。

流媒体时代,音乐人运营就是摆摊

在唱片时代,一个音乐人想要发行自己的作品,需要先签约唱片公司经过企划包装后录制唱片,然后去电台、电视片宣传、线下见面会等方式推广音乐和歌手,唱片店、经销商等分销系统则通过实体唱片售卖来回笼资金。

而在流媒体时代,虽说音乐人可以直接将音乐作品上传到网上,用户只需要一个手机就能收听全世界几千万首歌曲。便利的条件,低廉的成本,使得音乐人的门槛变得极低,人人都是音乐人,这跟当下谁都觉得可以去练摊是不是很相似?

但在媒体的包装下,人人都能日入千元万元成了常态,但现实是你可能待一天能卖出去一两件东西就不错了,勉强赚个吆喝。而音乐人也是这样,你花了几十万做出来的歌,最后发到各大音乐平台、长短视频平台和微博微信各种社交媒体,除了几个好朋友仍在坚持点赞,大部分时候很可能都是石沉大海,等了一天也没几个评论,播放量也不见涨。

这就好像一个商贩开着五菱宏光来到了闹市,虽然不用专门租个门店,也无需雇佣员工,但要真正靠卖音乐挣钱,难度并不小。

与大门店相比,摆摊的留客难度更大,一个客人进入门店,只要坐下,基本上这顿饭就要在这里吃了,但一个正在逛街的顾客,即使在某个摊位前停下脚步,也可能说走就走。要么就是顾客被旁边卖游戏机、综艺节目的吸引了去,听一耳朵就匆匆离开,留不下半毛钱。

图注:新裤子乐队多次转型,有的是为了自我,有的则是出于商业考量

背后原因,除了音频形式的消费内容在手游、综艺、剧集这些视听内容面前稍显弱势,与流媒体时代的音乐消费习惯转变也有关,"一键切歌"的功能使得用户听歌的耐心变得越来越少。Spotify的一项研究显示,21%的歌曲在播放5秒后就被跳过。《好奇心日报》曾发起一项名为"这年头,你有哪些关于听歌的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用户喜欢"一边用随机播放或猜你喜欢,一边不断点击跳过"。

另外,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在一条街上,两个摊卖的东西一样,如果其中一个摊的位置相对好些,他的生意一般来说就会更红火。

在互联网平台上,平台导流、推荐位就如同一个摊子的位置。如果资源给够,哪怕一首再垃圾的歌也能获得不错的播放成绩,甚至有可能被推成所谓"爆款金曲"。这就像在一个市场机制不成熟的地毯市场,比的不是货物品质,而是谁的地段好,谁的喇叭响,谁的摊位多,倒逼用户消费,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音乐人"摆摊",怎么多赚一点?

既然选择了音乐人的"不归路",要靠音乐挣钱活下来,首先就得思考怎么适应规则、利用规则。可以看到,很多内容生产者正在调整的内容生产策略,尽可能地抓住时代红利。

比如,为了迎合用户耐心不足的情况,很多创作者缩短了自己歌曲的时长。Billboard 统计显示,Billboard Hot 100单曲榜中歌曲的时长中位数在2000年超过4分6秒,2010年减少到了3分40多秒,2018年进一步下降到3分31秒。换句话说,热门歌曲变得越来越短了。

缩短歌曲时长,首当其冲就是前奏。音乐心理学期刊Musicae Scientiae的一篇文章在研究303首热门单曲后发现,1980年代歌曲的前奏普遍超过20秒,现今艺人在音乐响起不到10秒就开始唱了。

在短视频这几年爆炸式的增长下,其带红BGM的功能也被市场认可,同时也影响了创作端的写歌方式。一大批为了适应短视频渠道传播的歌曲被批量制造,词曲越简单直白越好,vocal最好是烟嗓或者甜美,节奏必须适合卡点,这跟摆摊为了招揽顾客加一些暴力血腥色情元素,并无二致。

哪怕很多专业的创作者,也在创作的时候选择偷懒,一首歌最花心思的也就是副歌,其他的好像并不重要了。

除了内容创作层面的调整,如何抢占到一个更好的"摊位",获得更大的流量倾斜,也是内容创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财大气粗、有影响力的音乐人自然是不愁,作为非头部的普通音乐人,则可以多关注平台推出的一些扶持音乐人的活动,比如QQ音乐平台的"亿元激励"计划、网易云音乐的"云梯计划"、酷狗音乐的"星曜计划"等,这类活动大多会在给予现金补贴的同时,给予音乐人一定的流量扶持。

图注:布衣乐队近期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中表现十分活跃

最后,就是音乐人的自我运营。首先要准备好的宣传物料,然后全网铺开,这样至少别人想了解你的时候,能够知道你是谁;其次是找到自己和音乐的特色,制定活跃的营销推广策略,尽可能覆盖到你的目标受众。

在这个"内容找人"的时代,与其抱怨时代崩坏,不如先把分内的事情做到极致。所以说,摆地摊从来都是辛苦的事,不必去美化,人间烟火是好事,但底层的哭声就在耳边,也希望每个内容创作者都能在这个时代里得偿所愿。

做喜欢的事,让喜欢的事有价值。

排版 | 安林

本文为音乐先声原创稿件,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我们/请联系微信:chumo_01。

本文内容转摘自互联网,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违规或侵权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站主编18965174262(同微信),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