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经济时代:盘活“无形资产”,分享下一个10年红利

勤天财务 发布于2020-07-24 14:50 阅读数 10609

你的信用,值多少钱? 

“你的信用,值多少钱?” 

很多人知道信用有价,但不知道值多少价。也许是信用卡的3万授信额度,也许是芝麻信用600分,也许是有了不良征信到处被拒贷的负值…… 

这都属于信用应用中极小的一部分。 

经过这场疫情,很多企业都知道了,原来信用不仅可以贷款,紧要关头还可以“续命”:北京、上海、重庆等多地,用信用帮助企业复工复产。通过推行信用承诺、强化信贷支持、重塑企业信用等举措,助力企业逐渐恢复常态运转。  

这依然属于信用应用中极小的一部分。 

经济学认为,由于不需要立即付款、也不需要财产抵押担保,就可以进行价值交换,信用交易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高级的交易形态:效率最高和成本最低。 

谁的钱包里没几张信用卡呢?

信用,显然是一种被严重低估的无形资产。不仅可以作用于人、企业,也包括行业、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在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下,一国的市场规模会因信用交易的增长而成倍增长,从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解决就业。市场经济越发达,信用交易比例越高。 

特别是在当前各国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以及国内投资减少、出口放缓的内部环境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去年,消费、投资、出口对中国经济贡献分别是57%、32%、11%。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6%。这已经属于非常好的情况了。 

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他们是我国经济活动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也是信用运用巨大的需求者和创造者。 

他们,以及他们所带动的行业、就业人口,有多少信用“无形资产”还在闲置睡大觉?如果将这部分信用红利释放出来,会迸发多大当量的市场能量? 

芝麻信用原总经理胡滔曾表示,信用经济是下一个10年最大的红利。这话毫不为过。 

 信用价值,要被每个人感知

我国方兴未艾建设的社会信用体系很庞大,它服务的又是一个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如果信用的价值,没有办法让普通人、创业者、企业家每天每时每刻感受到,那说得再好、理论框架再完善,也是枉然。 

信用价值怎么被感知?用起来。 

如果你拿房子去抵押贷款,在这里用了一次,在那里就不能重复用,直到你把贷款还清。信用不是这样。信用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越用越多的财富。 

大多数人对于信用的认知,始于网购。

大多数人对信用的认知,从网购开始。一手创办蚂蚁金服的彭蕾评价,“没有信用体系,就没有今天的电子商务。”

 2003年淘宝成立时,网购并不普及,怎么让人与人更信任?我把钱给你,你把货给我,风险怎么控制?2003年支付宝出现后,采用一个简单的担保交易模式,解决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问题。 

一方面,交易双方根据信用分就能筛选出更好的商家或服务对象,迅速建立起信任,提升交易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每一次规范使用能积累信用,每一次“犯规”也会影响信用,不良行为会造成长久影响,甚至处处受限,寸步难行。 

近年来,信用的运用,早已从网购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业内人士用一句很诗意的话,表达了这种感受,“它所带来的大气磅礴而又细致入微的文明力量,正越来越多地被我们感知。” 

也许你家楼下就停着几辆共享单车。

在我们身边,“不带一分钱出门,全靠手机支付”也已成为常态,充电宝、共享单车、免押入驻酒店等各类先消费后付款、免押租借使用的生活案例,也比比皆是。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也许不远的未来,“刷脸走天下”也不在话下。科技的进步,无疑会助推信用在各个领域、各种场景里的创新应用,加速信用红利的发酵和进一步释放。 

多元信用场景创新,让人民有获得感

信用从来都不是分割的,它与场景息息相关。多元信用场景的创新,不仅包含科技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等,目的是不断激发信用变现,让人民有获得感。信用越好的企业、个人,会享受到更多的如贷款、租赁、旅游、行政审批等生活和工作便利。

如国家发改委2018年起启动和倡导的“信易+”系列应用场景,“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信易批” 等,通过优先办理、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免交押金等形式,激励市民的守信行为。 

各地“信易+”系列部分场景应用

部分城市推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个人信用分和市民诚信卡,守信者可享受乘坐公交地铁优惠,享受信贷服务“绿色通道”待遇,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享受参观文博场馆费用减免,享受图书借阅免押金服务,享受公益奖励和社会福利等。 

更多民生领域创新更多应用,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你的创新应用,最终也将被你感知。未来信用社会,每一个社会主体都会有一个信用身份,有信用管理来管理信用档案,享有信用权利,负有信用责任。在整个社会价值过程中,信用评价和模型也会根据场景更加细分,更加立体;所有信用行为,包括承诺、投诉等行为都可以有据可查。

守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将不再只是想象。

本文内容转摘自互联网,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违规或侵权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站主编18965174262(同微信),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