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工业智能峰会落幕,上海进入工业互联网2.0阶段

沐银财务 发布于2020-07-20 15:50 阅读数 11431

一. 全球工业智能峰会圆满落幕,开启制造业变革新篇章

随着互联网经济进入下半场,工业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值规模达到2.13万亿元,GDP比重达到了20.2%。作为新基建的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在新基建中扮演连接器角色,通过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化创新体系实现制造资源,制造知识,制造能力跨企业协同合作,改变传统制造业线性创新路径,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进程。 

同时,数字化经济时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正从根本上改变制造业。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进程?工业互联网是如何改造工厂的生产运营的?如何从生态搭建、产融结合以及技术创新上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2020年全球工业智能峰会一一做出了解答。

2020年全球工业智能峰会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高端论坛之一,于今年7月10日-11日在上海举办,全程线上同步直播。峰会以“创新·融合·筑基,开启智能工业未来”为主题,包括一个开幕式和三场主题论坛。开幕式上揭晓了首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奖项——“湛卢奖”,共有十家企业获奖,三个分论坛则分别从打造工业智能生态、促进产融结合和推动技术创新出发,邀请了行业各界人士进行了深度分享。

-

主要参会嘉宾及观点分享

01. 什么是工业智能化以及如何实现?

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智能互联的世界。在工业领域,智能化工厂、产品、服务也是必然趋势。工业企业的智能化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美国参数技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刘强在会上以一家工程机械车企业为例做了解释。所谓智能化企业,内部应该是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支持以及运营完全打通。同时,这个产品交付到客户端使用的时候,客户端操作和现场管理、产品维护都能与内部系统连接,并实时采集信息。

而一个企业要实现智能化,关键的路径应该怎么走?刘强认为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有三个关键阶段,分别是互联互通、数据洞察和数据智能。互联互通可以简单理解为“看得见”,即基于数据感知企业当前的状况。而海量数据收集上来之后,怎么辨别数据并将数据跟企业的状态联系起来就需要实时洞察。当有了数据以及数据洞察之后,就要由机器、设备来预测将发生的事情,并自动应对即将发生的情况,就是数据智能的作用。 

不难发现,企业智能化改造中,数据智能或者说工业智能是核心,也是高技术壁垒所在。那如何攻克工业智能的技术障碍呢?优也科技首席技术官林诗万博士拿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孪生技术举例,解释了工业互联网技术如何支持工业智能应用的实现。林博士介绍,工业智能的核心是通过感知、认知环境,并从经验中学习来适应环境,最终实现特定目的。而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功能在于以未来为基础,广泛连接包括设备、产品在内的物体实体,实现海量数据的汇集,利用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或者对设备运行、生产过程进行深度认知。然后将工业应用结合业务逻辑,将认知转化成最佳决策,并执行。最终,构成数据、算法和应用的三大要素闭环反馈,来实现单体设备优化以及经营优化的目的。 

林博士表示,数字孪生技术的实践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融为一体,针对工业场景中数据驱动工业智能应用进行综合性抽象和提炼,构建平台功能层,满足上述工业智能应用对数据、算法、应用三大通用要素的需求。同时,平台进一步提供数字孪生体功能层,将工业现场各种物理实体、生产过程在数字空间中做系统性描述和表征。这些物理实体包括物料、制品、产品、生产装备中的组件、设备、基组、产线、管网等,也包括生产的组织结构,包括车间工厂等。数字孪生体把数字算法模型组织起来,通过算法模型,与定向数据进行关联耦合计算,计算结果就被智能应用所调用,从而实现工业智能应用在复杂工业场景下的应用。事实上,林博士所在的优也科技在钢铁、电力等行业就是基于数字孪生技术,通过融合机理模型、机器学习模型,再将工业运营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软件化来实现平台智能应用。

02. 工业智能领域的典型案例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不少工业领域企业、服务商都开始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上海电气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艳女士在此次大会上介绍了上海电气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进入数字化时代,上海电气通过装备制造的产线、工厂智能化来升级其产品和服务。程艳介绍,产线、工厂的智能化让设备具有了在线能力,然后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监测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而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的是通过收集设备数据向客户提供精准服务,包括软件订阅、资产托管以及配件销售等。

华为也在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技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王晨凌介绍,华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将设备连接、数据分析、工业智能以及应用开发等整合起来,目标是为客户搭建增量基础设施。平台的核心产品是EI工业智能体,通过处理工业数据,初步搭建数字孪生通道,再结合工业知识图谱将传统机理模型与行业Know-How结合,最终开发自动化建模引擎。王晨凌拿配煤优化场景来解释了华为是如何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客户降本增效的。配煤优化场景的核心业务流程是选料,选料的成本能占80%。因此,如何在满足产品焦炭生产质量的情况下,降低原料成本是客户的核心诉求。华为结合该领域专家经验以及客户历史作业记录,自动化训练出选料优化模型,每吨产量能帮客户节省15块钱成本。如果按照一年产能一百万吨来算,每年能为客户节省上千万元。

03. 如何打造工业智能的新生态?

不管是制造工艺和流程的智能化、协同化,还是产品服务和过程管理的自助、自动化,都是构建在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以及数据处理和应用中。其中,数据传输离不开通讯技术的进步,运营商也是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宝俊在会上表示,联通作为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者,既会构建广覆盖、高性能、最佳体验的网络,也会跟垂直行业深入合作,与产业各方一起搭建生态圈。工业互联网领域,联通在硬件、装备、平台、应用领域与众多合作伙伴合作打造生态,已经构建了从工业现场感知设备到5G、云联网、MEC等专网,再到设备管理,数据治理,集群服务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在航空制造领域,联通和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超过50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包括利用复合材料表面缺陷检测将人力成本降低95%,通过飞机表面锚定检测将效率提升30%,基于AR线网专配将专配效率提升30%以上并减少60%的人员投入。 

中国移动也已进入5G+智能制造新基建项目的建设中,并跟中远海运、苏州高铁新城等合作了5G赋能新基建项目。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豫蓉认为,5G是无法独立赋能行业的,需要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共同服务于客户。中国移动也正通过开放合作模式与其他服务商合作来服务下游行业。在选择所服务的示范项目时,移动有清晰的“四有”标准,分别是项目必须有深度5G应用、有清晰商业模式,有足够的行业影响力以及有复制推广性。基于这四个标准,移动选择了工厂、电力、矿山、钢铁和港口五大领域来实践其5G赋能解决方案。

5G等通讯技术解决了数据的传输,数据的存储就要依靠云基础设施。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政府及运营商事业部架构总监吕雁飞表示,在整个工业互联网体系里,云平台处于中间枢纽的位置,向下对接成百上千设备,向上有成百上千各类应用。然而,目前跟消费领域和政务系统相比,工业企业上云比例是比较低的。除了成本因素,普遍的顾虑包括上云见效慢,传统工业企业缺少相关信息技术人才,以及担心数据安全。想打消顾虑,吕雁飞认为让工业客户看到上云的效果是关键。优刻得作为云平台公司,在IaaS和PaaS层之上叠加了网关、交换设备等硬件产品,着力打造整套解决方案。同时,公司也会根据客户体量灵活匹配轻量级或规模级云解决方案。

上云之后的数据安全是工业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像消费互联网的大数据隐藏着消费者个人信息一样,工业大数据里也包含着企业的生产工艺、产品参数等核心机密。数据、网络安全话题也一直是行业讨论热点。此次大会邀请了上海三零卫士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仵大奎,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服务领域的应用。仵大奎表示,传统的安全运维平台需要先验知识,也即先通过检测或评估来了解其安全情况,存在盲区。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克服这一缺陷呢?仵大奎介绍,可以在数据全面采集的前提下,结合云计算、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一些决策树还有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原始数据、设备预处理、数据预训练以及模型判断等环节,在不需要任何先验数据的前提下,完成对用户面临的潜在威胁的分析和预警。

与福布斯中国联合颁发“湛卢奖”

在此次全球工业智能峰会的开幕式上,还颁布了首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奖项“湛卢奖”。工业互联网还处于发展初期,“湛卢奖”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智能核心的一代匠人们,树立行业新标杆,探索产迈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之路。 

未来,“湛卢奖”将形成年度发布机制,旨在上海打造全球工业智能领域的“奥斯卡”。

本次奖项评选由全球工业智能峰会与福布斯中国组织发起,专家委员会由来自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专家,以及美国、日本、欧盟等行业内的权威代表组成。

活动评选对象为国内/外工业智能领域杰出企业/组织,征集内容为与工业智能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新服务等方案,奖项分为工业引擎、最具活力平台、工业安全、工业互联网创新、新秀以及伯乐奖六大方向,10个子赛道。

本次获奖名单如下:

获奖名单

二. 工业互联网正从1.0迈入2.0阶段,打造制造业变革新生态 

伴随此次全球工业智能大会的召开,上海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受到了持续关注。事实上,上海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一直在全国前列,上海松江区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也是五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的承载基地之一。

上海本身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高端人才积聚,在促进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上海已完成工业互联网1.0阶段

2017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应用三年行动计划》,选择了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基础好、带动效应大的六类重点产业作为首批试点,通过推动企业的互联互通改造、搭建各类服务平台以及培育试点示范项目等方式,初步形成了上海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体系。这六类重点产业分别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与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钢铁化工和包括消费电子、服装、食品、创意设计等在内的都市产业,经过3年的发展,已经打造了15个行业级平台、50个企业级平台以及数个通用型平台。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需要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智能化发展模式。而在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政府的政策调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建设上,2017年,上海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率先启动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的“试验节点”的建设,后续浙江华峰、上汽集团、中科云谷、上海核工院等一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建设也与国家顶级节点同步正式启动。同时,上海2018年发布的《上海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企业互联网专线和数据流量资费总体降低40%以上。安全层面,上海自查了全市83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掌握了1300余家企业、2200余套工业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基础数据,以及140余家工业企业的工业云应用情况。目前,通过邀请、自荐和单位推荐,上海组建了10位专家组成的咨询组和150人的入库专家团队,专门为工业信息安全咨询储备专家智力资源。

除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还需要企业层面的“上云”以及工业软件的培育和普及。上海通过实施“上平台”、“云海计划”等活动,有约10万家企业将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和关键环节上云上平台,并逐步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的工业互联网“新四化”模式升级。在培育新型软件上,也已经实现了千个包含基础共性、行业通用及企业专用的工业APP的加载。

此外,为了营造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上海于2017年成立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上海分联盟,后又成立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在上海18个科创中心功能型平台中,特地启动了工业互联网研发与成果转化功能型平台的建设,该平台获政府支持资金超过4亿元。 

2019年,上海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专业服务商推荐目录,包括11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和35家专业服务商。其中,除了用友、海尔数科上海公司、浪潮云、网宿科技等大企业,也有很多创业公司的身影,包括优也科技、麦杰科技、积梦智能等。

总结来看,上海在过去的三到四年的时间里,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试点示范为主的发展模式。在工业互联网的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和生态布局等方面均取得了相应成果。

产业布局上,明确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钢铁化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重点领域,共推动了300多家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平均为企业降本7.3%、提质6.1%、增效9.2%。还在技术实践中开展了5G、TSN、工业模块、安全态势感知等创新技术的应用。

空间布局上,形成了以松江、临港、嘉定、宝山、金山等行政区为载体,获工信部批准建设的“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其中松江也是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生态布局上,启动建设了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上海)、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基础性设施及功能型平台。还组建成立了规模5.2亿元人民币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基金、包含412家会员的工业互联网协会与联盟。自此,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生态初步形成。 

进入2.0阶段,加速技术突破和标杆项目打造

在实现了对重点产业和区域的落地之后,上海的工业互联网完成了1.0阶段。接下来,进一步强化行业覆盖广度、企业应用深度,打造标杆项目,并完善生态和创新能力等将是下一个阶段的核心任务,也即工业互联网2.0阶段。 

工业互联网1.0阶段主要是搭基础,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平台建设。而2.0阶段其立足点在工业互联网的“知识化、质量型和数字孪生”,更强调产业创新、5G赋能等。具体来说,2.0阶段将基于上海产业门类优势,攻关“卡脖子”技术,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标杆和解决方案品牌,同时提升在标准制定、检验检测等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政府在1.0阶段和2.0阶段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1.0阶段是政府主导,2.0阶段则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政府在行业覆盖广度、人才培养等问题上,仍将起到支持和调节作用。比如,针对行业覆盖广度问题,国资国企将带头落实数字化转型。上海计划今后三年国资企业集团的工业互联网促数字化转型比例超过60%,核心业务板块覆盖比例超过80%。人才建设上,一方面与人社局、市教委联合推动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和“新工科”建设,另一方面完善新教材、新教法,并推动IPA、西门子等国际机构与企业继续加强与上海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产研对接平台。 

在产融创新层面,政府也会跟市金融局一起,鼓励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针对工业互联网应用等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助力更多企业科创板上市。另外,工业互联网的特性之一是企业与企业间的数据流通,地区性产业集群天然具备数据打通的地理优势,因此政府也会进一步加强工业互联网的空间布局。除了已经形成的松江、临港、宝山等示范区,在2.0阶段,上海将联合长三角工业区、自贸区新片区等共同打造“东西联动、两大国家战略协同”的空间新格局。 

而从市场角度看,需求侧,上海六大重点产业在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降低制造成本上的诉求比1.0阶段更强烈。举例来说,半导体企业希望通过工业互联网改造来提高产品良率,化工类企业想基于传感器等感知终端的布局来监控生产状态,保证生产安全。在供给侧,近几年上海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这些服务商包括从大企业内部孵化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比如上海电气旗下的电气数科等;也有各类创业公司,如积梦智能等。除了土生土长的本地企业,上海对于外地企业在上海设立的分公司推行同样的帮扶政策,树根互联、海尔卡奥斯等在上海的工业互联网分公司均入选了上海2019年优秀服务商目录。

三. 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上海如何构筑工业互联网优势?

工业互联网通过实现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打造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加快了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上海也将充分发挥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人才集中等优势,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持续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上海新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将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

从2017年开始,上海陆续发布了《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上海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逐步完成了工业互联网1.0阶段的改造。今年,结合中央关于“新基建”和“在线新经济”的相关要求,上海重磅发布了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上海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该《行动计划》的目标即是上海到2022年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资源配置、创新策源、产业引领和开放合作的高地,其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从800亿元提升至1500亿元。此次《行动计划》的颁布也正式宣布上海工业互联网进入2.0阶段。

可以将目标拆解为以下几点: 

01.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工业数据集Z级突破,工业知识图谱基本覆盖重点领域,工业互联网高端人才和职业化人才配比合理,产融要素高度融合;

02. 强化创新能力。工业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布局,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尤其是工业软件、数字孪生、工业智能领域,开发者生态更趋完善;

03. 打造标杆产业。在重点行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示范,增强龙头企业影响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04. 扩大区域间开放合作。以上海市内各区为“一体”,长三角地区和自贸区新片区为“两翼”,打造“一体两翼”工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并辐射、服务全国。

此外,该《行动计划》聚焦在建设工业互联网“引擎、载体、服务、生态”四类基础设施层面,围绕“工赋上海”来推动产业数字化的新一轮升级。 

“工赋引擎”--引擎即先进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新主体的涌现以及人才的培养。新技术主要集中在工业软件、数字孪生、边缘计算、工业智能、工业知识图谱等领域;新主体除了国资国企,还包括大量民营中小企业。国资国企等规模较大企业以打造一批平台型龙头企业为目标,中小民营企业则先完成上云上平台。在《行动计划》实施期间,上海计划实现15万企业上云上平台。人才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关键,此次《行动计划》推出了“工赋学院”的品牌,将打造1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教育和实训基地,并在全市重点产业领域推广工业企业首席信息官(CIO)或首席数据官(CDO)制度。 

“工赋载体”--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离不开标杆案例的示范作用,因此打造龙头企业,建设标杆园区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有效方法。上海将在基础条件较好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钢铁化工、航天航空等领域,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企业深度应用标杆;在生物医药、纺织、建筑、能源、军民融合等领域,打造行业特征鲜明的企业创新应用标杆。区域协同上,将通过推动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上海)的扩容,支持长三角企业“建标识”、“用标识”。 

“工赋服务”--工业互联网可以简单理解为基于网络通讯技术的大数据应用,其所需服务主要是网络设施、大数据服务、安全体系。此次《行动计划》将建设20个“5G+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样板工程,加快形成“5G+云端机器人、机器视觉、远程控制、智能检测”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大数据服务体系上,将打造10个高质量工业大数据集,成立工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组建工业智能算法研究院,建立行业级工业机理模型和微服务组件库;聚焦高端装备、钢铁化工等领域建设工业算力中心。 

“工赋生态”--关系工业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两大关键因素,分别是行业标准和投融资政策。接下来,上海市政府将推动国家工业互联网标准在上海先行先试,在电子信息、军民融合等2-3个领域探索建立工业互联网建设导则,并开展基于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标准化试点,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形成百项工业互联网系统与产品测试(评价)标准。产融联动上,政府将支持商业银行、保险机构与工业互联网企业深度对接,创新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质量保险等金融产品,还将发挥市工业互联网创业投资基金的杠杆作用,提升“基金+基地+孵化”联动效应,形成“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数字化生态。此外,还鼓励投资并购,做好工业互联网重点企业与科创板对接。

上海优秀工业互联网企业

上海一直是工业强市。据《2017上海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报告》显示,上海两化融合指数为87.43,高出全国平均3个百分点;处于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占30%,高出全国平均16%;重点行业云计算覆盖率超过50%。

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上海将从政策、资本等多维度助力工业互联网企业的成长。 

据了解,上海已经连续3年设立专项资金,每年规模约3个亿,支持了近150个重点项目。后续还会根据发展规律和企业诉求,每年动态调整支持方向和内容。从2018年7月起,上海每年都会发布《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专业服务商推荐目录》,入围企业将作为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专项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 

2019年,共有11个工业互联网平台、35家服务商入选推荐目录:

-

本文内容转摘自互联网,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违规或侵权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站主编18965174262(同微信),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