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疫情当下,纽约中国城变成什么样了?

湖北精煜财务咨询有限 发布于2020-08-12 11:00 阅读数 27364

编者按:在美国纽约,一向以中华美食闻名的中国城因为疫情关闭了好几个月。从本月开始,中餐馆陆续重新开业。为适应禁止堂食的规定,这些中餐馆纷纷开始摆路边摊、做外卖。这样的转型虽然艰难,但消费者的光顾还是给了饭店从业人员充足的信心。当一座城市的餐厅又有了顾客,这座城市也就重新恢复了活力。本文作者Pete Wells,原文标题“Chinatown Is Coming Back, One Noodle at a Time”.

7月31日的纽约中国城门口,戴着口罩的客人在户外落座等餐|图片来自《纽约时报》|摄影Jeenah Moon

从上周开始,纽约的中国城又恢复了生机。走在唐人街里,可以看到饭店的橱窗又挂上了蜜糖色的脆皮烤鸭。

3月初,纽约出现了首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虽然这一例并不是在中国城发现的,但是却对它间接造成了不良影响。基于恐惧和偏见,游客们再也不敢踏入这里了。

几个月过去了,这里和曼哈顿的其他华人街区一样缓缓地恢复过来了。纽约官方允许餐馆露天开放,桌椅摆到了人行道上,绿植盆栽和棚子也都挪了出来。但中国城的游客还是非常稀少,呈现出一种荒芜的景象。

上个星期三,莫特街南部的美食广场开门了。这个美食广场由罗克韦尔集团建筑公司所设计,可以容纳120人。这个美食广场也是周围学生和艺术家的聚集地。

经过重新摆放后,现在消费者走到美食广场,可以在任何一张椅子上坐下来点餐。美食广场由十几家企业共同经营,其中两家是老一辈纽约客非常熟悉的餐馆—— Hop Kee(合记饭店)和Wo Hop(和合饭店)。

美食城的重新开张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现在莫特街北部的北京烤鸭店也即将开始露天经营。此前一些本身就有露天桌椅的餐厅也纷纷出来营业,如川菜馆等。

星期二晚上,在时隔5个月后,华苑(音译)的师傅给客人做了第一顿装在盘子里而不是外卖盒里的饭菜。客人正坐在百老汇东路的桌子上等餐。现在的纽约城仍然禁止堂食。

华苑的老板|图片来自《纽约时报》|摄影Jeenah Moon

服务员在室外摆好桌子,将米饭装进精美的白瓷碗里,找出两对上漆的筷子,放在瓷筷架上。

我是到傍晚时分去中国城吃饭的。这座城市已经散去了白日的大部分热气,但仍觉得酷暑难耐。所以我点了一碗芝麻冷面。

餐馆老板叫邓子棠(音译),1967年在四川出生。这种冷面其实在唐人街的餐馆到处都有,它不放醋和辣椒油,很适合我们的口味。另外,我还点了炸豆腐,配上中国芹菜和芝麻油,在炎热的天气里给人带来难得的清凉。

有些人天生就适合穿西装,即使到海滩边也是。华苑餐厅就给人这种感觉:它的装修风格幽雅古朴,好像没办法做成路边摊。不过在特殊时期,它也开始慢慢寻求转型。我看到有人点了一份烤鸭,服务员就把鸭子端到室外,一只手按着,一只手握刀切片,然后在路灯的映照下把鸭肉全部削下来。

邓子棠的儿子邓常现在也在餐馆做帮厨。他和父亲的想法不同,他不接受路边摊。现在邓常想要在纽约市游说,希望市政府批准室内用餐。

他这样解释:“中餐馆和其他饭店不同,我们要端很多盘子,有很多汤汤水水和酱汁。如果都把它们端到室外的话,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除了这一点外,中国城还要面临其他的挑战,比如现在法院和行政机构几乎都没人上班,想要申诉都没有机会。比起苦苦等待官方批准室内用餐,倒不如趁这一段时间先赚点路边摊的钱。

最终,邓常屈服了,他对我说:“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必须生存。”

中国城的中餐|图片来自《纽约时报》|摄影Jeenah Moon

我在这里的用餐体验总结下来就是:随意。

这里的服务生从门背后取下一份纸质菜单递给我,然后就回到自己坐的地方休息。他坐在淡黄色的桌椅后面,柜台上隔着一层透明玻璃板。

我看到外卖打包盒里有新鲜的蒸饺,扇贝和红烧猪排。刀叉和餐巾纸都打包好放在里面,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领一次性筷子。

等我到第二家餐厅看到菜单,才意识到自己进错了饭店——我本来是要去隔壁的和合饭店的。和合饭店于1998年开始营业,是中国城著名的饭店之一,它的装修风格总给人一种黑帮电影的感觉,非常有特色。我知道纽约有不少和合饭店的连锁店,但是每家的味道都略有不同。我想之后应该带一个“地导”过来。

食客坐在户外餐桌上,可以品尝到和合饭店家的蘸酱龙虾,或者平记海鲜的葱花螃蟹炒饭、清蒸河鱼,或者去上海楼来一碗刚出锅的汤圆。

如果想吃甜品,还可以光顾中国城的粉姑娘甜品店——这家店是马来西亚人让·林(Jean Lim)在今年2月开的。虽然刚开业不久就遭遇疫情,损失了不少,但她还是决定咬着牙继续营业。她做糕点有奶酪味,抹茶或者巧克力味。这家店的点心售价为2.75美元,目前的销量还不错。

这座中国城接纳了一代又一代移民,也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美食体系,如今寻找中餐成了游客们光顾这里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传统的坚守有时候让中国餐厅变得脆弱不堪,比如大部分餐厅都不送外卖,直到疫情开始,老板们才被迫开启外卖服务。

一些中餐馆开始搭建临时的户外大棚|图片来自《纽约时报》|摄影Jeenah Moon

如今,餐馆陆续开始推出户外用餐服务,问题也随之而来:中国城里狭窄的人行道无法再承受餐馆的“占道经营”。中国城的区域商务发展董事惠灵顿·陈(Wellington Chen)还提到说,国人喜欢勤俭节约,所以不太愿意花钱买户外用的椅子,因为这些椅子在几个月后就会变成垃圾。

因此,他和团队为商户们提供了租借服务,可以临时借用户外伞、帐篷、椅子、桌子、户外灯,等等。他们还用卡车运来了6400磅的沃土,用以填满花坛、花箱,再把这些绿植摆放在露天餐厅区,同时起到分隔区域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中国城街头的露天餐厅|图片来自《纽约时报》|摄影Jeenah Moon

除了中国城里的美食城,罗克韦尔集团还计划在皇后区开设一个类似的美食中心,帮助饭店建造露天营业场所。皇后区和中国城的人流都很密集,很容易引发聚集感染。皇后区里的尼泊尔、孟加拉和印度餐厅到现在还没能适应户外营业的规定,亟须得到帮助。

该集团的创始人戴维·罗克韦尔(David Rockwell)表示,公司已经和市交通运输部合作,考察了五个行政区,确定区里的商户无法“自救”。

戴维·罗克韦尔说:“当我看到一座空城时,我觉得实在是太可怕了。如果剧院里没人表演,那么艺术也就不存在了。从某种程度上讲,空城就意味着一座城市失去了灵魂。我走在街道上,肉眼可见这座城市的伤口。不过人们现在又开始出来吃饭了,伤口好像慢慢就愈合了。”

译者:Mi

本文内容转摘自互联网,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违规或侵权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站主编18965174262(同微信),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