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折叠」,企业进化的宽路与窄门

慧税会计 发布于2020-08-04 11:55 阅读数 130617

编者按:本文来自新摘商业评论,作者包包

在洪流的裹挟中,许多人邯郸学步迷失了方向,在这场前浪后浪的数字化宽路中,窄门正在悄然浮现。

2019年,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张磊在台上喊出那句代表趋势的话,“在以数据、算法驱动的未来,将不再有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之分,只有一种企业,就是数字企业。”

他是高瓴资本掌门人,两年前他刚刚以6.24港元的收盘价接手拥有25年历史的老牌鞋业零售巨头百丽国际,后者宣布正式退出港交所。

不妨先对高瓴资本做一个简单的注解。高瓴,中国投资界一个特殊的存在,超长期基金配置,横跨一二级市场,自2005年基金成立以来,其平均年回报率在40%左右,足以可见其掌舵人张磊更是打得一手漂亮的投资牌。

更具体的细节是,高瓴拿下了百丽国际57.6%的股权,这可以解释为张磊将决定着百丽国际接下来的全部走向,包括重塑转型,数字化突围。对于这次私有化收购,张磊的定义是,“高瓴会和百丽一起,真正向外界展示何为真正的新消费、新零售。”

数字化,一瞬间似乎成了全民都要参与的事件。

餐饮、服装、电商、珠宝等众多行业成为这个大势的最核心主线,即摒弃传统的线下模式,通过主动转移到线上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进而持续吃到互联网的红利。

一切都在顺理成章地进行。对大企业而言,联合资本方或者腾讯、阿里、京东打磨定制化数字解决方案,自下而上进行数字化驱动;对中型企业而言,通过行业巨头拿出的通用化数字方案,“套”在自身的业务架构内赶乘数字化列车;而小企业则是借用大公司的平台,依附其上,见证和构成着最火的数字化大势。

但基于此,一个不得不发问的事实是,数字化真的是一道顺风顺水的答卷吗?

能够看到的是,在数字化大趋势的宽路下,所有人都想成为参与其中的一份子,以期成功迭代。一组数字显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意愿高达84%,可谓是人人皆是数字化的拥趸。

但认同并不意味着实现。实际上,对不少企业而言,数字化并不等同于一件足够明了的落地方案,有些人因为偏重线上而荒废线下,有些企业仅仅是生搬硬套,但并未彻底贯彻数字化的思路。

在洪流的裹挟中,许多人邯郸学步迷失了方向,在这场前浪后浪的数字化宽路中,窄门正在悄然浮现。

一、大企业:定制化“创业”

最近两天,茅台发布了半年报。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茅台营收同比增长11.31%,净利润同步增长13.29%,但从这组数据来看,只能说中规中矩。但亮点在于茅台半年报的另一个指标,即直销率,在今年上半年,茅台的直销率高达12%,同比增长4%。

那么,什么决定了茅台加强直销的速度?在数字化报看来,一是愈发不透明的中间市场,二就是数字化。

从自身发展路径来看,可以理解为,也恰是基于愈发成熟的数字化模式,茅台才有底气进行直销链路的铺设。

能够看到的资料显示,如今茅台的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建设已基本成型,即包括茅台云、茅台数据湖两个基础型平台和“智慧茅台”应用中心、原料基地平台、质量和食品安全管控平台三个应用型平台。

其中,“智慧茅台”启动后将实现对有机高粱的种植、收储全程信息化管理,从农事、农资、收储、质检、打款全环节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规范和提升,在原料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的同时,精简和规范中间环节,并实现系统对15.6万余农户的直接打款。

在茅台出手的是阿里云和京东,能够看到,茅台数字化转型依托的是三个核心要素,即阿里云的云技术中台、蚂蚁金服的区块链技术以及京东的全封闭智能物流配送体系。

一个明显的信号是,对于类似茅台这种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度要更大,等同于“二次创业”,也只有对应的互联网巨头才能有能力成为大象转身的助力器。

百丽同样如此,作为腾讯的基石投资人,百丽国际的合作对象自然是腾讯。

能够看到,联合腾讯智慧零售合作的智慧门店解决方案“优Mall”,恰是张磊给百丽安排的“数字化后手”。即通过大数据测算,改变该门店的产品铺货比例,进而增加大概30%女款的SKU陈列。数据显示,自“优Mall”方案落地以来,百丽国际单店女款销售额增长了近40%,单店销售额环比增长近20%。

能够感知到的是,对于传统行业巨头而言,资本队列和互联网巨头的能力恰是决定他们选择的重要因素,而在执行落地过程中,唯有定制化打磨,才能保证重塑既有的传统模式。

事实确实如此。如神东煤炭集团携手华为实现了数字矿山信息化和云数据中心改造;福特汽车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智联网汽车、人工智能、智能移动服务和数字营销等领域的发展…

对传统大厂而言,企业数字化早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决定他们选择的因素不仅仅是能力,更有资本队列、战略考量。

在这盘数字化的大旗中,他们必须做到滴水不露,稳步推进。

二、中小企业:闻风学步,进退维谷

相比于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趋势要微妙的多。如果用一几句话来总结,可以称为:闻风学步,进退两难。

疫情是最强压力剂。尽管到了后疫情时代,但危机仍然存在。纵观整个2020上半年,疫情对有些行业甚至是毁灭性的,如餐饮、旅游、影院...,不仅无法创造营收,更有场地租金、员工工资消耗等大笔的开销。

据IDC统计,疫情之后,中小企业营收减少占比约为75%,现金流不足支撑3个月的企业占比为57%。死亡数字背后,是企业不得不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窘境。

但数字化并非是意之所指,行之所为,尽管大型企业的站队问题在中小企业这不复存在,但仍然有无数本难念的经。

根据数字化报了解,就当下来看,市面上企业常见数字化转型难题有四类:

1.对数字化转型的概念理解不一;

2.难以制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评估数字化带来的实际业务价值;

3.可选项过多,但缺乏清晰的路径;

4.缺乏数字化人才;传统企业的工作机制不适合推动数字化这种跨部门、求创新的变革。

潮水面前是眼花缭乱的选择。今年4月7日,阿里巴巴宣布,时隔11年再次启动扶助中小企业的特别行动“春雷计划”;随后,飞书联合抖音等平台也启动了“中小企业成长引擎计划”;百度公司发布了“免费开放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传统企业线上化转型、全方位营销赋能”……

但本质的问题在于,对中小企业而言,尽管互联网巨头们都给出了可实操的数字化转型的解决办法,但方案匹配度却始终不那么喜人,如企业架构调整、人才培养、资金介入等等。

对不少中小企业而言,这种生搬硬套的数字化方案更无异于变相自杀,更况且和大型企业不同的是,因为资金流的紧张,中小企业更需要较快速地拿到数字化成果。

很少有人敢赌,更赌不起。“我们只有一次试错的机会,资金和市场不允许我们进行第二次尝试。”比如照搬电商模式,搭建线上平台,又或者仅仅用进销存工具加强内部管理,线上线下相互割裂。

更可以看作,尽管数字化是它们必须要践行的方向,但就当下而言,没人愿意充当第一批炮灰。

三、小微企业:顺流而下

相较于前两顺位,小微企业更能顺从潮向,但对这些构成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而言,在大潮中它们只能是“被动方”。

几个词汇就能概括它们对数字化的全部定义:直播电商、线上配送、线上供货、数字支付、私域流量运营、地摊数字化…

以餐饮品牌“曼玲粥”为例,在疫情期间,全国1000多家门店的70%营业额来自外卖,而疫情期间为了改善经营情况,曼玲粥店增加了夜宵服务(晚9点到早6点),形成了全天24小时营业,单点最高月销3万单。

最近大火的直播电商同样成为新的数字化高地。对不少小型企业而言,从单纯的线下销售模式转到线上直播电商的模式,其恰是真实地置身于数字化大潮的宽路之上。

对小微企业而言,数字化更像是一种新兴的手段,这种方式可以作为外部武器成为他们提高自身竞争力、拓展营收的重要模式。

甚至更可以看作,与其说是数字化改变了小微企业的运作模式,倒不如说是小微企业决定了数字化的行进方向,足够多元,足够丰满。

最近的一个案例是,“地摊经济”进入大众的视野,地摊经济也早已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是占道经营,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地摊在本质上更像一个展位。

对零售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而言,地摊只是商店内展示货架的变形,与店铺经营并没有本质区别。移动POS机依然可以扫码,每个摊主都可以用店铺管理APP经营,记账、库存等管理,无需再用纸笔记录。

地摊经济,成了小微企业参与数字化的一个新途径,对它们而言,最完备的数字化方案或许不是最优选择,最适合的才是最佳路径。

尽管它们没有将数字化切入自身经营的能力,但却也具备更多的自由权。

同样是在第六届互联网大会上,和张磊邻座的王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数字化改革,是机会也是挑战,任重而道远。”

我们能看到的是,美团、滴滴、腾讯、阿里、京东、华为……等互联网巨头已然构建起数字化浪潮的船舶,从电商到餐饮,从出行到采购,从行业案例到整体解决方案,它们作为数字化的护道人,给穿越窄门的企业提供着最大程度的助力。

体量大如茅台,体量小到地摊商家,都必须要经受这一考验。

他们构筑着数字化浪潮的方式,也在不同的阶梯上感知着数字化的风浪,每个人都必须要全力以赴,才能成为最后留在场上的赢家。在这条被折叠的数字化宽路和窄门之中,没人能轻易言胜,也更没有人能只做旁观者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找邦企头条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找邦企头条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本文内容转摘自互联网,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违规或侵权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站主编18965174262(同微信),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