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0
原创
0
访问
0

我,时代微尘,疫情过后只想赚钱

发布于2020-04-07 14:01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什小瀑,找邦企头条经授权发布。

陪世界打完全场的外贸、立志发展副业的旅游业创业者、当滴滴司机的导演......企业和个人无不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中前进。

疫情过后,你最想做什么?

“去武汉这座英雄之城,逛黄鹤楼,赏武大樱花,吃热干面!”

“虽然大量好物需要拔草,但手机响个不停,提示该还银行房贷、京东白条、淘宝花呗时,我就知道自己之前想多了。疫情之前的债还未还清,疫情之后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我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钱包,能否经受住这次危机的考验。”

……

在微博上的“疫情过后最想做的一件事”的投票中,排在首位的是“努力赚钱”。而努力赚钱的前提则是复工复产,这也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

据某调查显示,截至3月13日,在覆盖全国60余个城市的数百家企业中,没有复工的企业占到35.9%,预计上半年营收因疫情同比减少50%以上的企业为41.9%,还有13.8%的企业处于倒闭边缘。进入到4月份之后,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得以稳步推进。

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每个人头上便是一座山。对于在时代洪流裹挟中前进的企业和个人来说,身处后疫情时代,“我想赚钱”已不仅仅是一句调侃,是受到疫情重创后的认知修复,更是对于未来规划的重新定位和思考。

制造业外贸

“年前客户问我能发货吗?现在我问客户能发货吗?”高艳45岁 机械制造企业老板

我们属于机械制造行业,从2012年创业至今已有八年时间,公司以制作和销售冷弯成型机械为主,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至东南亚,中东,南美,北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疫情的出现,完全打乱了我们之前的规划。年前有多个印度客户想订购机器,价格等成交细节都谈好了,春节疫情爆发,客户想观望我们国内疫情情况再付定金。没想到两个月过去,现在我们疫情基本可控了,他们又爆发了疫情,正处在封闭中,订单只能等他们过了疫情再说了。

我们这个行业要跟全世界一起经历下半场,走完防疫全程。只有世界经济恢复正常,中国才能正常,外贸业务也才能正常。现在最大的困扰就是,国外疫情什么时候能控制住?

我们目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国内的机器制作和销售上,但国内客户的订单也一推再推,从过年至今只成交了两单。我们从3月初就已复工,但即便复工,产能开动了没有订单,又能怎么办呢?只能看着房租、工资等成本像水一样流出去。

制造业采购机器一般都在春季,今年春季订单锐减,看情况年底之前估计没盼头了。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维护好老客户,积极开发新客户,然后开源节流,也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疫情耽误工厂开工晚了一个多月,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好好赚钱。

餐饮业

 “报复性消费?停工停产这么长,人们还有钱消费吗?” 王凤萍 30餐饮业创业者

我经营的是一家快餐店,从2019年10月1日开始营业,到现在已有半年,这也是我第一次创业。疫情的出现让我始料未及,从年前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压力山大,简直像坐了趟过山车。

年前店里是一个井喷式的客流和营收,忙起来很累,但觉得能看得到的好日子在朝我招手。为了全力以赴创业,我把两个孩子放在了老家拜托父母照顾,想孩子时就视频通话,看到孩子的小脸,平时再辛苦也觉得值得。闲暇时,我就拍拍视频发在亲朋好友的微信群里,和他们分享下我第一次创业的乐趣。

本想过完年继续加油干,但疫情推迟了开业时间,虽说在家等待复工的日子有了更多的时间陪家人,但每天一睁眼就是店铺房租、员工工资等在脑海中晃来晃去。没有了收入,但看得见的支出让人觉得熬得心慌。终于等到政策允许,我们托人几番辗转、高价购入额温枪和近千只口罩,在3月中旬重新开业。

迫于形势,开业后,员工人数缩减了一半,营业额也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目前,堂食按照限令仍不能提供,主营外卖。资金收支严重不平衡,店铺勉强支撑。

都说餐饮人熬过二月不算什么,三四月才是餐饮的至暗时刻。现在复工是复工了,但要想恢复到年前的客流,还要再坚持段时间。疫情过后餐饮业会迎来报复性消费?我不认同这种说法。众多企业推迟复工,甚至降薪裁员,导致人们收入减少,消费能力下降,这种情况下,想报复性消费也不太现实吧。

对于未来,我暂时没有规划,先过好眼前吧。疫情过后,我想带着家人去旅游,最近压力太大,心情压抑,想出去舒缓下压力!

旅游民宿

“对‘非必要,不旅行’胆战心惊,必须要发展副业了!” 王大海 32岁,民宿创业者

我在2015年开始创业,在北戴河旅游景区创办了民宿和餐饮,民宿有30多间客房,餐饮规模从最开始的一个小饭馆儿发展到如今的大排档。

北戴河是季节性旅游城市,在京津冀的中心位置。在每年4月份到10月份的旅游旺季,很多人会选择利用小长假带孩子老人出来踏青游玩儿。往年在3月底,我们就已经开始为营业做准备了。回头客加上网上提前预定的客户,通常情况下,在4月份开业初期,客房就会订满。

从目前情况看,今年4月份是营业不了了,5月份能恢复营业就很不错了,即便到时候能营业,客流量能否恢复正常也是个问题。现在秦皇岛市区开始允许堂食,但北戴河这边还不行,我们只能继续观望。

疫情给我的最大感触是,不能只待在一个行业,要多元化、多渠道进行规划。如果收入来源单靠旅游业,说不定哪天就颗粒无收了。目前,我们只能靠海吃海,利用各种渠道销售大虾、海参等海鲜。我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之前在快消行业做过,接下来想拓展一些销售渠道,尝试做一些厂家产品的代理。

现在身边有不少同行将民宿进行出租出兑,考虑转行。但大部分盼着疫情过后能迎来消费高峰期。南方一些景点的陆续开放,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不过目前国家仍提倡“非必要,不旅行”,我们还是要听国家的话。

盼着疫情赶快过去,旅游业恢复正常。疫情过后,我最想做的事儿肯定是先把营收做起来,然后去想去的地方走走,见见想见的人。

影视行业

“外卖员被导演占了,看来摄像只能去闪送了。” 李晨 40岁 影视公司老板

我创立影视公司已有8年的时间,现在的日子太难捱了。去年查税死掉一批,今天开年就遇到疫情,已有不少同行“阵亡”。

在去年10月份,我们开机了一个新剧,春节前已完成拍摄60%。原本想春节过后继续开拍,但疫情来了只能全面停工。

复工之前,演职员劳务、场地及设备租赁等费用日均15万得照常支付,增加了近百万的制作成本。疫情好转后,我们向各级政府、公安机关、卫健局、文旅局、人口防控办公室、产业园等多个部门提交复工申请,在签署疫情防控承诺书后,才能复工拍摄。时间成本特别高的一整套流程下来,原本打足的鸡血慢慢流失。

复工之后,我们的财务预算、演员档期等都重新进行了安排。为了最大幅度降低成本,只能赶进度。全年减产是肯定的了,如果赶进度失败,项目还有“流产”的可能。到那时候,就不仅仅是亏损的问题了,极有可能就此从行业内消失。

一个做演播室租赁的同行,号称十亿身家,现在几个演播室全部停业。中小企业基本也都是歇业裁员。影视行业比较特殊,这波没有三五年缓不过来。明年如果情况还不好的话,我估计除了万达这类自有物业还能支撑外,其他院线死绝了,新片上了也没渠道。

昨天看到一朋友发朋友圈,说他最近连着三天打专车回家,和开车的哥们儿在路上相谈甚欢。他觉得这哥们儿见识不凡,对影视行业及其了解。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是一影视公司老板。他恍然感悟,原来导演—资深导演—滴滴司机—外卖员,这才是影视行业的发展路线啊。

我想了想,或许是吧。

私募股权投资行业

 “投资转做投后,被投项目退出堪忧” 陈星28岁投资经理

我目前在一家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任职投资经理,进入这个行业有将近两年的时间,机构目前的管理规模近10亿,投资团队4-5人,其他部分业务和职能,例如行政、财务等由合伙人名下的另一家公司在做。

2019年资本寒冬,2020年开年就发生疫情,无论是对于机构还是个人来说,工作的重心都有了一些变化。新项目投资变得更加谨慎,更多精力放在投后上,包括帮助企业申请贷款、再融资、业务指导等。

目前,我们已经正常到岗办公,没办法去实地调研,只能在单位做一些项目研究和其他工作,最大的困扰就是被投项目受全球疫情影响,业绩下滑严重,上市进程安排被迫延后,我们在项目退出上有巨大压力。

马太效应明显,头部机构还是有LP大把大把的投钱,绝大部分中小机构的募资越来越困难,不过我觉得危中有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大健康领域将面临不错的投资机会。

一场疫情下来,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平时多攒些积蓄吧,因为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疫情过后,我想去吃海底捞、烤肉、烧烤,见一见好久没见的朋友。

(应采访对象要求,高艳、王凤萍、王大海、李晨、陈星等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