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0
原创
0
访问
0

钟伟:历史关键点上的中国抉择

发布于2020-01-18 13:05

图虫创意-457555020920652154.jpg

编者按:本文转自秦朔朋友圈,作者钟伟,为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教授,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当地时间1月15日上午,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在美国白宫东厅举行。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共同签署协议文本。

近年来,中美贸易争端波折不断,终于在双方经贸谈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就第一阶段协议的文本达成了一致。在我们看来,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涉及中美17亿人民的经贸协议,而很可能是意味深长的历史拐点。

让我们先从遥远的和新近的两个事情说起。

一个较为遥远的事情是“李约瑟之问”。英国学者李约瑟在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时指出,尽管古代中国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贡献不凡,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为领先,但为什么近代科技和工业革命并没有发生在中国?这就是“李约瑟之问”。人们可进一步将此问衍生为——为什么中国近现代科技和经济都落后了,以至于“落后就要挨打”?

一个较为新近的事情是,中国在2019年站上人均GDP1万美元的台阶。这种成就的取得,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极为短暂的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结果。1986年,中国的GDP才突破1万亿元,东亚金融危机前后中国人均GDP还不足1000美元。2000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2020年中国GDP突破100万亿元应无悬念。

从GDP总量看,1986,2000和2020年分别从万亿到10万亿再到百万亿元,花了34年。从人均GDP看,从过千走到过万美元,花了20年。今天,中国终于走到人均GDP和全球人均水平相当的程度,但和欧美日的差距仍然显著。

为什么要提这一远一近的事情?

在明代,皇帝喜欢亲征,文臣喜欢写“为万世开太平”的雄文,武官也不怕死。然后还有郑和下西洋,宣扬中国的卓而不凡的故事。但明清以降,中国还是迅速落后了,也许是东西厂锦衣卫等密布的特务组织,也许是不许商船渔舟片帆出海的禁海令,使得原本富有智慧和活力的中国,因自我封闭和思想禁锢走向了衰退。或者说,李约瑟之问的答案,大约是闭关锁国,不能融入世界潮流之浩浩汤汤。

在改革开放至今短短不到50年,在中国史却注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什么?人均GDP都达到全球平均了,不少中国人富裕起来了,这些富裕是国民的聪明才智所致吗?我几乎可以断言,在1978年之前,除了很少的权贵,任何中国人要获得百万元的财富,无论你个人如何聪明勤勉,都几乎是绝无可能的。是改革开放,为普罗大众提供了逆天改命的机会。

因此国人今天的成功,以重要性排列相关变量,可能分别为国家命运、行业选择、个人努力以及一些运气吧!

同样是吾土吾民,历史上的封闭带来了什么?50年来的开放又带来了什么?我们不能承受失去什么?

让我们回到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这是大国间寻求相处之道的历史转折。百年不遇之大变局是什么?含义之一是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迁。目前美国GDP大致相当于排在全球第二到第四的中国、日本和德国之和,而中国GDP则大致相当于排在全球第三至第六位的日、徳、英、法之和,在2025年和2035年中国GDP有可能迫近至相当于美国的75%和90%。

无论从现实还是未来看,中美“双雄会”已上演,这可能意味着中美需要在政治、安全和经贸等诸多领域,以及广泛的全球议题中寻求和而不同的相处之道。中国领导人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国和美国。但人们对修昔底徳陷阱的记忆尤其深刻。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达成,显示出双方理性地选择了谈,而不是打。中美之间存在着通过有效的对话、沟通、协调达成妥协的可能性,不管这种协调本身是如何艰难曲折。

因此,经贸谈判的结果,体现了中国领导人所说的,中美关系双方有一千条搞好的理由,而没有一条理由去搞坏。这是中国维护国际秩序的重大贡献。目前的国际秩序主要形成于二战之后,中国是国际秩序的建设性的维护者。

约一战前后,美国经济已居全球首位,雅尔塔体系及二战后的国际治理和经济秩序,是美国为主导打造的。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和令人瞩目的成就,美国在内的不少西方国家批评中国是国际秩序的“搭便车者”。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达成,毋庸置疑地显示了中国是国际秩序的遵守者、维护者、受益者和建设者。

如同世纪之交的中美签署加入WTO协议一样,我们不能说当时的美国是为中国谋福利,才让中国通过WTO扩大对外开放,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贸易强国。同样的,今天的中美经贸协议,也不是美国的恩赐。

这是大国之间的再定位和利益再平衡。中国致力于推进全球化和为改善全球治理提供中国因素。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WTO改革问题上,反而是美国逐渐偏离其主导缔造的国际秩序,使得全球治理碎片化,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有所抬头。但阶段性协议的达成有可能使除中美之外紧张的观望群体暗暗松了一口气。

中国维护开放的多边主义的努力,欢迎其他国家搭乘中国经济顺风车、快车便车的气度,得到了证实。其他国家将更乐意看到中国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并从中受益。中美是跌入修昔底德陷阱,还是实现“太平洋足够大”的包容性,这次签约给世界留下了建设性的判断空间。

此次签约,对降低全球经济贸易的不确定性大有裨益。中美两个大块头在经贸等广泛领域的冲突,使得世界各国屏息以待。阶段性协议文本的签署,大大缓解了全球增长的不确定性。中美寻找到了如何平衡双边经济关系的某种方式。鉴于第一阶段协议内容的广泛性,这为双方在广泛议题上寻求磋商协调之路,向正确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美国可能还会向欧盟等其他经济体挑起贸易纠纷,但中国则将在和欧洲等西方国家,和金砖国家等发展国家的交往中,更多地以开放和共赢的建设性姿态行事。

总之,这次的协议签署,显示出中国领导人提倡的进一步扩大全方位、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可信度。越开放才越自信。既然中国面对美国特朗普政府这样棘手的谈判对手有充分的诚意和灵活度,那么所谓中国的承诺疲劳风险不攻自破,所谓中国的双重标准问题也会慢慢消散。中国在对外开放领域要做的事情还太多太多,在经贸等广泛领域应该是说得到、做得到的,也会是怎么说就怎么做的。

中美之问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自身也有很长的路要走。阶段性经贸协议的达成,并不表明中美关系已相安无事。这是一个小小的休止符,也是一大堆的更多有待解决的后续问题的开端,但好在磋商和互信有所破冰。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如何确立,仍然在路上。同吋,中国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成就和差距。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了中国必须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中国没有其他可选的道路。

中国要向全球文明交流借鉴之处还很多,中国不愿和美国战争,竞争基于规则,合作优于对抗。两个百年的战略既定,中国还需要在完善国家治理能力,实现国家复兴上付出艰巨的努力。处理好中国内部事务,处理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仍任重道远。

由是观之,中美阶段性贸易协议,其意不局限于经贸,其义不局限于中美。这是在一个纷争逆流的全球化退潮期,人们所见证的大国间艰难寻求合作、逐步建立互信的一步。

中美之问的互信有所提升,但仍是脆弱易碎的,后续纷争不会少。这是中国从五百年闭关锁国走向半个世纪改革开放,并再度确认舍改革开放之外无路可走的必选,这种必选沉重而充满荆棘,更充满希望。

在任何历史关键点上,都有人涂抹,有人慎独,有人呻吟,有人如麦田守望者坚守。庆幸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终于在纷扰中尘埃落定。

吾土吾民,历史的痕迹,现实的记忆,其实都在眼前,在心里。

中国做出了选择。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找邦企头条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找邦企头条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