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互联网寒冬,准备转行的你,应该如何应对?

发布于2019-12-11 18:15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暖石网”(ID:nuanshi100),作者 暖石干货组,找邦企头条经授权发布。

裁员、停止社招、取消福利、组织结构调整优化……自2019年入冬以来,互联网行业的缩编新闻从未停止。

「上午还在改代码,下午就接到裁员消息」、「 免交接免闲扯,3分钟结束xx职业生涯」的消息在各大社区流传,许多转行者被凛冬将至的传闻吓退了脚步。

但是互联网寒冬真的来了么?这场寒冬和你转行互联网有关系么?

今天我们将从三个角度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1、互联网行业真的寒冬了么?

2、为何互联网仍是你的最佳选择?

3、现阶段转行互联网需要准备什么?

 互联网行业,真的“寒冬”了么?

其实,互联网寒冬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

如果你打开百度,搜索关键词“互联网寒冬“,并限定年限,你就会看到如下场景:

2015年:

身处互联网寒冬,准备转行的你,应该如何应对?

2016年:

身处互联网寒冬,准备转行的你,应该如何应对?

2017年: 身处互联网寒冬,准备转行的你,应该如何应对?

2018-2019年:

身处互联网寒冬,准备转行的你,应该如何应对?

寒冬就像让人阵痛却从未远离我们的月经帖,年年都来,年年都是最冷寒冬,每一个寒冬还都伴随着大批量裁员。

区别不过是当你限定日期时,会发现:

15年的主角是360、凤凰、新浪;

16年的主角是乐视、58、滴滴;

17年的主角是美团、京东;

18年到了,跑马灯一样登场的主角变成了知乎、阿里、网易、ofo。

必须要承认,前些年的经济环境导致大量资金流入互联网市场,使互联网行业产生了大量泡沫。

也正是因此,伴随着业态改变与升级,寒冬其实从未远离。只不过通过变换的主角进行季节性和阶段性的调整。

身处某大型互联网公司HR岗位的同学透露:

与之前毕业生动辄开口15k的月薪情况相比,目前的市场和公司在用人上是更归于平静和理性,所谓的降薪与裁员,很大程度是出于公司对人才结构的优化。与其说目前正在经历互联网寒冬,不如说这是一次理性降温。

其实,拉勾网首席营销官鲍艾乐的观点也能印证这位朋友的观点:

“互联网寒冬”“裁人潮”只是一个伪命题,任何一个行业的泡沫都会破裂,很多靠资本补贴的企业,市场并不买单,因此公司倒闭、企业裁员的现象算是行业自我净化,隔段时间就会发生。

而相较于互联网行业的寒冬,2018年,传统行业的日子明显更不好过。

国企早就开始,"关停并转",减薪裁员;金饭碗的银行业,也以四大行领头,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了大范围裁员,四大银行仅16年上半年就裁员超过2.5万人;更不要说,行业巨头富士康和宜家也正因科技手段的升级(富士康的机械臂和宜家的扫码下单),分别裁减人员34万和7500人。

身处互联网寒冬,准备转行的你,应该如何应对?

身处互联网寒冬,准备转行的你,应该如何应对?

相较于互联网行业的降温,传统行业迎来的可能是更深的深冬。

 为何互联网,依然是你的最佳选择?

传统行业的失利自然有自身的原因。

游离于市场氛围之外、大部分从业者思维僵化、机构制度晋升缓慢、导致工作人员局限性大……这不只导致传统行业生产效率相对低下,还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正是因此,互联网行业对传统行业形成了巨大冲击。以大数据、云计算、AI为代表的技术,使互联网行业不断渗入各行业的产业链优化之中。

所以,互联网行业虽然正在经历缩编、减招,但事实上,相比传统行业的惨淡,互联网行业所面对的市场无论从发展前景,还是招聘需求上,都仍然更有活力。

身处互联网寒冬,准备转行的你,应该如何应对?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 2018年

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自08年起,每隔2-3年都会有一个小的经济周期,这种周期的到来往往使大公司提前做出过冬的准备。

可即便如此,无论从薪资还是行业特性上来讲,相较于思维僵化、晋升缓慢、薪资涨幅乏力、竞争力越来越差、还缺乏改变与进步的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都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

身处互联网寒冬,准备转行的你,应该如何应对?

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第四季度五大主要行业平均月薪

比如:

1.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更年轻,中国互联网行业最老的人,也才40多岁,整个行业有活力。

2.互联网行业机遇更多,大部分传统行业还等着被互联网颠覆,新模式、新公司层出不穷,所以你总有上升空间。

3.互联网行业的薪资水平依旧很高,而且只要你肯努力就有无限的上升空间,不用靠关系,不用靠背景。

4.你周围人的学习能力超强,你也会跟着一起进步,几年下来,你会把自己在传统行业的朋友们甩开很远。

5.创业越来越简单,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积累了经验之后,你也可以创建自己的事业,更快实现财富自由。

所以,如果你不想像温水里的青蛙:· 在18线城市做着任何人都可以替代的重复性工作;· 看着周围四五十岁依然挣扎在底层的同事,简直就是看到了40年之后 的自己;· 不能让爸妈安心度过晚年,不敢搞对象,不能买房生娃了;· 工作几年也没有攒下什么能带走的能力和经验……

那你可以考虑跳出这口慢慢沸腾的锅,不要再做被慢慢煮沸的青蛙。

毕竟,对耽于享乐的蚂蚱来说,寒冬是灾难;对勤劳的蚂蚁来说,寒冬不过是一个季节。

 转行互联网, 需要准备什么?

好,如果你已经觉得哪怕处于寒冬期的互联网行业,仍然是值得为之一战的头部行业,那么这个时候你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呢?

我想从我一个朋友小A的故事讲起。

小A转行的时机也并不完美,上一个裁员潮时她匆匆进了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新媒体运营兼PR。上班的时候她的课程还没学完,所以她边上班边上课,第一份工作里把按反馈调整方向发挥到极致,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文案能力,然后就把老板炒了。

重点:按照反馈调整的方向,优化了运营和文案能力。

小A跳槽的第二家公司是一个拿了B轮的公司,被安排去做客服的变种——大客户运营。这个岗位本来只是公司众多环节中的一个环节,但是由于和用户直接打交道,又能快速得到反馈和了解产品,于是硬是在一大堆问题中,给小A逼出了一整套解决各种问题的思维模式。随后由于公司运营的原因,小A又离职了。

重点: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小A的第三家公司是一个母婴类公众大号。由于前面的经验,小A了解用户的速度非常快,很快就找准了路子,开始进入不断试错的快车道。在小A还不是妈妈的情况下,小A很快在这个母婴号写出了每周有几篇阅读量10万+的成绩。半年时间,小A在裁员潮中逆市上扬,工资从8w涨到了20w。

重点:小步快走、不断试错。

小A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尖子生,但从久经战场的小A的经历里,我们可以总结出“过冬”&入职的一些必备技巧:

首先,要选择合理的切入岗位。其次,少说概念,多建设核心技能。

再次,建立属于自己“小步快走、快速验证”的互联网思维。

(1)选择合理的切入岗位

在互联网公司的众多岗位中,小A同学选择了从运营岗位入手。理由其实很简单:

① 运营岗接触的知识更多,学习更快速,未来空间大。做运营的人,上要跟产品、技术、销售市场配合,下要跟用户打成一片。工作性质决定了你需要不断学习,去熟悉用户,熟悉市场,熟悉产品,很快就可以让你获得很多互联网行业所需的相关知识。

②人才缺口大,机会多、竞争相对不激烈。还没有大学专门教互联网运营,所以你不会遇到大规模的正规毕业生跟你抢饭碗,事实上,学习运营最好的办法依然是跟着有过互联网从业经验的老兵学习。

③ 与人接触的工作更难替代。运营要建立用户和产品之前的桥梁,需要不断接触用户、分析用户,甚至需要你动用你的一切能力去鼓励用户,这些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今后被替代的可能性小,能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2)建设核心技能

参照小A的经验,我特别想说的一点是:即使身处寒冬,去谈那些大而空的概念和趋势不如多去建设自己立足互联网行业的核心技能。

对于一个尚无背景的新人,一切概念和趋势仍空洞无物,你无法理解它何以如此,自己应该怎样面对。

与其思考这些无法理解的,不如多花时间学习几门核心的技能,让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裁员潮来得再高再大,留下的也永远是那些可以解决问题的员工。

(3)提升自己的互联网思维

提升思维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看书、上课、看别人的经验,但想学会游泳,必须亲自下水。

不论是通过暖石的实操也好,还是通过自己试运营几个小项目,小步快走、快速验证,勇敢尝试、大胆试错,永远比准备妥帖再行动来得更为重要。

我本人和小A一样,工作后才知道,比技能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

小步快走、快速验证可能会让你失败,但也能让你快速进步,获得在圈内立足的技能与资本。

所以说,你现在应该知道了:

互联网行业的寒冬不过是阶段性、暂时性的周期循环,这种行业瘦身,马上可能会为你提供一个更健康、更科学的就业环境;

相比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仍然发展势头良好,且更适合年轻人发展;

要进入互联网行业,从运营岗位入手,并且锻炼好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思维与能力,可以为真正立足互联网行业准备足够的基础。

很多时候对互联网思维这种底层思维能力的训练,很可能比你自学数据分析、自媒体平台操作等具体的技能重要得多.

因为技能可以在入职后实战中进一步锻炼,但掌握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却能让你碾压了一大票在职人员。

相比同学们担心的技能、资历、寒冬裁员潮,如何学到合理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才是帮助你转行进入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技能。

毕竟,无论在寒冬还是酷夏,任何一个老板都不会开掉一个有技能、有逻辑、还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最后,祝大家顺利过冬,找到满意的工作。

(封面图片来自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