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王旭:聚合群体智慧,赋能文旅产业

发布于2019-12-06 16:29

近日,由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联手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首届大文创类年度盛会—2019年首届博鳌文创论坛暨文创博览会落地海南博鳌,大会汇集500余位重量级嘉宾,200余个垂直领域头部品牌,30余个大文化创意行业,20余个垂直行业分论坛,共同启动行业共振,探讨文旅文创乡创融合的可能,一起“行业脱单”。

在首日开幕论坛中,SMART度假产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旭先生带来《聚合群体智慧,赋能文旅产业》的主题演讲。会后王旭接受找邦企头条记者采访表示:2020年,SMART平台将继续通过大赛的方式带动文创产业的发展,通过同不同区域的政府合作,整合当地特色文创产业资源,深度挖掘有趣的参赛命题,吸引更多的优秀团队来参与。在未来,平台主要会联同多家大企业,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合作,更多地去激发当地的文化,可以是非遗的文化,可以是地方文化,来去做这方面的一些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期望能有真正的一些新产品涌现。同时,相对于单一的文创产品,平台更关注产业生态。为什么要通过赛事的方式来构建生态?在赛事里面我们并不关心具体哪个团队获得了一等奖,我们关心的是我的分母足够大,我的人才密度足够高,在这个里边一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作品涌现。通过扩大基数,不断丰富扩大创新社群。 

以下王旭在开幕论坛现场的演讲实录:

SMART非常关注产业生态,以此指导我们从大到旅游,小到乡村振兴这样的项目。

接下来由我代表SMART介绍一下我们的路径。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聚合群体智慧,赋能文旅产业》,SMART刚才已经做了一些说明,近几年我们通过峰会、竞赛、联合办公多种方式在探索文旅发展的路径,在整个的产业生态里面我们也认为全域旅游是由300个上下游构成的,而不是简单一个策划报告就能完成的。

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王旭:聚合群体智慧,赋能文旅产业

2018年、2019年提出两项关注要点,就是模糊生态和平台赋能,所以这次文博会中不同的文旅论坛分别以这两个名字命名,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提醒大家关注现在已经到了边界消失的时代,所以很多传统行业的消失,很多新行业的出现,需要很多人才才能应对这种模式,平台赋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文博会聚集了20多个行业,180多位嘉宾,很多不同领域和机构,帮我们做内容方面的探索。 

所以聚合群体智慧,赋能文旅产业,是SMART在文旅产业里的使命。在文旅产业生态里边,很多朋友做开发工作比较多,我们会觉得盖房子是首要的,要拿融资、拿地。但是其实这个生态里包括很多,包括文创、民俗、演义、影视、艺术、民艺等等很多东西,所以能把这么多内容装到一个生态里,并且有序发展,这个其实就是我们在过去几年为什么大量的文旅投资比较失败,因为以前我们是在做诺基亚手机,只能解决打电话和发短信就可以。SMART如果要有整个的产业生态平台,必然需要新的人才和新的工作方法。

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是我们关注的两条路径,这里我会强调有四个尺度,从L到LX,最大尺度全域旅游由政府负责,L是大型文旅开发,由众多开发主体负责,M是SMART最关心的,也是最小的综合题,如何由小而美的生态构成,它可能包含民俗、手作、亲自、户外运动这些内容,最小单元是众多的文旅创客,他们作为主体构成最小单元。 

最小的同时也是最庞大的就是万千创客,他们构成的群体智慧,他们让我们有机会用未来做现在。首先我们要发现IP,第二聚合人才,第三创造内容,第四构建社群。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很陌生,跟常规的文旅开发内容不一样,先拿地、先融资,但是我想说的是其实文旅项目的开发距离拍电影更近,距离地产更远。拍电影要知道剧本、导演、演员、内容,文旅地产也不是刚需,需要解决IP、人才才能吸引足够量级的观众。 

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王旭:聚合群体智慧,赋能文旅产业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IP升级和人才升级。第一个例子是我们在南京非遗文创大赛,这样的环境大家都不陌生,在中国这样的乡村有千千万万,问题也就在这,它很美,我们都会为有这样的故乡自豪,但是它在游客眼中,在文旅人的眼中是缺少特点的,因为这样的景色太多了。每个地方都有文化,但是这样非常好的放在博物馆被学者供起来的文化对消费者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恐怕很少,消费者会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怎么消费,怎么买单。这些传统的非遗都在不断地向前演进,但是接近消亡,在有些地方还能看到。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群体智慧达到一个解决方案,我们发布了这样一场非遗文创大赛,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文创的方式、动漫的方式呈现出来,为非遗代言。所以在这个里边大家看到像这样的作品,我们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征集到了一百多份,这意味着来自全国上千名文创设计者来到了藁城(音),把藁城能挖掘到的内容,包括豆腐干、鸡毛扇等做了开发,在之前从来没有这么高的人才密度在藁城聚集帮他们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以及文旅的新时代,需要的是云端计算力,以前几个人拍拍脑袋就说我这个项目怎么做,但是那个是复制化的时代,现在是个性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大量聪明的头脑在同一时间段内思考一个问题,他的算力相当于几个人就是几万倍的增加,那探索能力、创新能力是不可小视的。 

这个和当地的五猖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当时的经销商告诉你这个最好卖,因为它针对女性用户,所以线上的销量就会非常到。学者需要尊重非遗,但是市场喜欢这样的东西,所以这样就帮助我们关注到了大量不同的产品,细分了客群类型,90后喜欢什么,95后喜欢什么,亲子家庭喜欢什么,团队喜欢什么。所以与其说是赛事,不如说是非常好的探索和实践,帮助我们探索游客、用户对我们这个产品的需求。

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王旭:聚合群体智慧,赋能文旅产业

包括菜籽油,这个是手作作坊做一些图腾的印刷,所有可能开发的衍生产品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展现。这个是来自广州美院的同学把当地传统建筑、现代建筑、生态理念、水路、植物都融入进去了,所以这样一个算力的量级是在传统设计过程中很难企及的。

第二个介绍一下关于人才的案例,这我们做了聚无想居山南的大赛,这个地方面临的问题跟大家一样,普通的乡村虽然很美,但是没有特点,所以当地政府想如何通过照相把这些头部的民宿包出去,现在各市县来的都想大力发展民宿。那问题来了,优质民宿有限,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民宿,我如何让他来到我这,如何决定谁是更好的。通过这样一个大赛,把运营分、投资方、设计师三方组队才能参赛,我们评判了它的商业计划书,你对我这个地方有多了解,对客群的了解,对未来的发展,我们有很多专业的民宿老师做评委,评选出了优秀产品。

在这里我们做了一个工作,就是反客为主,以前招商求着别人来,大家来了之后看到一共就这么几个院子,所以要竞争得到这个院子的权利。这个是一等奖,政府给了300万落地奖金,投资额是3000万,这个项目最后拿到了投资,皆大欢喜。我们大量的作品超出了请团队来做的设计,因为这些团队在为荣誉而战,这不仅是一个工作,更是大家的荣誉,所以在最后有这么多的民宿品牌聚集到这,成就了非常多元化的思考,面向未来的探索。还有一个项目,我们当时说所有指定的地点是用村子里的院子,这个团队跟我们讲我们认为可以在稻田中,在水塘边,在林间建临时性的建筑,帮你设计出24节气,然后使用这个空间。我们听了以后觉得很好,就是有人告诉了我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任何已经知道的事情,我们不可能用人家十年前的新鲜想法造就未来五年的成功项目,从来没有一个文旅项目是通过复制别人成为头部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样非常创新的想法,来自成百上千的创意者能够帮我们去达成,用未来做现在这样一个逻辑和原则。

所以这个过程里边有很多年轻人,他们第一次在乡村里边盖起了第一栋房子,进行了乡村实践,所以这是我们在整个过程中讨论的,如何聚集智慧,把更多的人才带到乡村,包括海南也一样,如何把更多的人才,像今天这场大会聚集了两三千人,瞬间人才密度聚集了,我们能够感到火花四溅,有很多交流。但是大会散了之后各归其位,人才就散了。但是我们做大赛的时候及有上千人有6个月的时间在这个地方聚集,那我想通过提升人才密度,就是通过大赛把人才留在当地,带动当地做他们的文旅方面的创新实践,这个就是一个长期的人才密度,也是我们和国资委合作文旅界经理人分析希望推进的人才战略。